编者按
一年一度的国庆假期,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,更是经济活力的透视镜、市场信心的晴雨表。长假期间,证券时报记者深入一线,实地走访楼市、车市、黄金、手机、白酒、餐饮、旅游等多个行业,推出“国庆消费调研”系列报道,以飨读者。
“在享受完20%的以旧换新补贴和几百元的折旧费以后,大概花了原价的七折就把家里的电脑完成了置换。”在华强北的电器商城,市民李先生向记者感叹“这优惠的力度超出了我的预期。”
国庆黄金周,也是消费黄金周。假期期间,叠加政府补贴、商家优惠等实实在在的福利,深圳家电消费市场也迎来了一波消费热潮。
苏宁易购深圳华强北店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国庆假期以来,门店消费者络绎不绝,销售数据相比去年同期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,初步估算超过50%。
线上线下齐发力
通过美团外卖或是团购下单的方式购买电脑、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电视机、空调、热水器、燃气灶和油烟机八大家电品类,最高可享8折补贴优惠,每类产品最高可补贴2000元,单人最高可省16000元。
京东电器在“以旧换新”政策补贴的基础上再优惠,部分商品在双重补贴的加持下综合折扣最高可达4折……
国庆期间,很多深圳市民在忙着“换换换”和“买买买”。
记者了解到,10月1日起,深圳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在美团App正式上线,除了“线上”,在“线下”,深圳市内百余家线下门店参与此次活动。
据了解,深圳市民通过美团App进行家电购新,可享受“外卖+团购”双重体验,也就是既可以像点外卖一样购买家电,享受最快30分钟送货到家,也可以在美团App团购所需家电,再自行到店核销提货。
目前,深圳市内有百余家门店参与此次以旧换新政府补贴活动,包括Apple、华为、戴尔、小米之家等数码产品体验店,也有海尔、创维、顺电、苏宁易购等线下家电零售门店,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家电换新需求。
“丰富多元的商品、便捷的购买体验以及实实在在的优惠,让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美团参与‘以旧换新’活动。”美团以旧换新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本次深圳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加持下,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,本地家电市场有望迎来新一波的消费热潮。
家电换新供不应求
假期期间,记者走访深圳市内多个家电零售门店,相关门店均向记者表示,今年国庆假期促销带动了门店营业额较大幅度的增长。
位于双龙地铁站附近的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(龙岗店),到店挑选家电的市民络绎不绝,销售人员忙着向顾客推荐产品。
“消费者反馈很好,各种实在的福利叠加起来优惠力度非常大,在此带动下,假期以来,门店每天都很火爆。据初步统计,国庆假期前三天,门店补贴核销金额就已经突破了140万元了。”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(龙岗店)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在福田,?华强北电器商场是观察深圳家电销售的一个重要窗口,因为它不仅是电子产品的集散地,也是消费者购买家电的重要地点。?
记者发现,在多家连锁3C家电卖场里,“深圳支持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购置补贴”的海报分布在场内各个醒目位置。
“国庆第一天门店就出现了‘人挤人’,门店的销售额环比实现了大幅增长,其中家电类占比较大。”京东电器华强北店负责人表示。
除了京东,同在华强北的顺电、苏宁等大型家电卖场同样人潮涌动,购销两旺。
在政策利好及“十一”假期叠加下,家电市场需求加速释放。数据显示,苏宁易购十一首日,全国门店客流提升210%,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142%,套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45%。
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
不只深圳,国庆期间,在全国多个重点省市,家电消费的热潮一浪接一浪。
国庆假期前4天,在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,四川家电市场销售火爆。
据商务厅统计,4天时间全省实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14.3万台,同比增长90%,销售额6.2亿元,同比增长80%,补贴金额达1.2亿元。部分参与家电以旧换新销售企业数据亮眼,四川京东五星电器销售0.95亿元,同比增长161%。苏宁易购销售1.3亿元,同比增长78%。泸州汇通家电销售1048万元,同比增长61%。
记者从商务部获悉,2024年8月加力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,各地稳步有序推进,取得积极进展成效。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参与人数超500万。在政策带动下,国内家电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。
此外,在近期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,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已下达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保障中秋、国庆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需求。
此外,广东、上海、湖北等20个地区在国家明确补贴标准的8类家电产品基础上,将烘干机、扫地机、洗碗机等纳入补贴范围;北京、重庆、江苏等23个地区采取立减模式发放家电补贴……这个国庆假期,全国各地还在继续加力实施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推出大额立减补贴活动等等,满足假日消费需求。
西南证券家电研报指出,从全年来看,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对全年家电消费形成需求支撑,政策陆续加码,随着线上线下拉通,双十一数据或成为接下来内销关注的重点。预期家电行业优良的业绩以及政策形成良好支撑。
责编:叶舒筠
校对:彭其华
版权声明
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。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,微信ID:SecuritiesTimes
END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证券时报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[email protected]